张晓刚个展——史记
 

 

9月26日,佩斯北京隆重开幕,推出张晓刚2009年新作个展《史记》。

展览时间:9月26日持续至11月15日。
地点:798佩斯北京


    《史记》一名来自存在于中国人共同文化记忆中的那本历史著作《史记》。展览意借此名体现三十年来张晓刚创作中对历史线索的不懈探索。
      张晓刚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艺术发展足迹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行,他的创作从未间断过同历史与记忆的紧密联系。从一开始的血线、光斑、泪痕到后来的遥远的天际线和穿越画面的高架电线,以至室内易为人们视而不见的灯绳和电线,艺术家用细枝末节的痕迹传达抽象历史与具象生活间微妙的联系。他以一种拥抱历史的态度提醒我们:事实上,每一个个体都是在这种抽象又具体的历史中成长起来的。张晓刚也正是秉持着这种态度,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的尝试中,在对历史和记忆的深度思考中,挖掘当代文化的新可能性。
张晓刚采用全新的材料进行创作,然而媒介的改变并没有中断艺术家对历史与记忆主题的坚持。在一些作品中,他用光洁的钢板代替了传统的画布,当观众走到光洁如镜的钢板前,细细端详艺术家对于历史与记忆的创作时,他们毫无疑问还会看到镜面中反射出来的自己的形象,与画面中带有历史性记忆的形象重叠在一起,借此将当下的主体引入到历史当中。 
      同时,他延续在2004年开始的《描述》系列摄影作品中所采用的“记录”手法,将自己创作时产生的大量思想和感受以文字的方式书写在印有草图的钢板上。中国文人画家往往在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后会在画边用题诗的形式记录和抒发创作这副绘画的心情及画面所表现的情感。画面的内容和题诗与题记相伴,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张晓刚无疑在试图恢复这样一种传统,将视觉文字化,文字视觉化。 
      展览中还包括许多青铜、水泥等材料的雕塑作品,以放大变形的生活物件的形象来呈现时间与记忆的挤压痕迹。艺术家通过绘画和文字的记录使自我经验历史化和记忆化,对于张晓刚来说,他所感兴趣的不是历史与记忆本身,而是在自我经验的痕迹中不断地看到自己、审视自己、追问自己并且发展和变化着自己。

佩斯北京介绍

 
      美国画廊巨鳄PaceWildenstein成立于1960年,目前在美国拥有多家画廊,曾举办过500多个展览,与200多位艺术家有过合作,其中许多是对当代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顶级艺术家,PaceWildenstein见证了当代艺术史的发展,它自身就属于当代艺术史的一部分。近年来,PaceWildenstein开拓亚洲市场,签约代理中国艺术家张晓刚、张洹和韩国艺术家Lee Ufan。 
      作为PaceWildenstein的亚洲唯一驻地,重新开业后的佩斯北京仍将致力于将国际视野内的当代艺术引入到这个极具活力的城市——北京,汇集欧美及亚洲的艺术家在这个独特文化情境下的城市中创作,将北京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国际艺术中心。于此同时,佩斯北京也努力将中国以及亚洲当代艺术推向世界舞台,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寻找到更高的国际地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