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366天:学生用行为艺术批判艺术教育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主办的《介入:艺术生活366天》项目进行到第七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越来越多样的艺术方案不断呈现。昨天开始的这个艺术项目,显然将引起一番争议。来自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二年级的学生———莫超略在得知了“介入”项目后,针对“介入”项目的理念和艺术教育现状,提出了“艺术教育,我顶你个肺!”这样一个以休学一年来挑战中国艺术教育的行为艺术方案。

    莫超略认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艺术教育机构,但艺术教育理念却显得很滞后。几十年来的艺术招生方式一成不变,传统的素描色彩依然是他们的考核标准,学校缺乏自由平等的学术平台。因此他希望“介入”项目的前瞻性和公共性理念应该在艺术教育院校得以传播,使艺术院校的学子成为将来艺术发展的力量。莫超略提出以休学一年的方式来回应“介入”项目的实施,借此来质疑中国的艺术教育体制。证大现代艺术馆此次采纳莫超略的艺术方案,也旨在以此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教育现状提出警醒。

    此行为艺术方案的实施从1月7日开始,莫超略在当天向学校申请休学,办理相关休学手续,并刮胡子、剃光头、剪指甲。在整个休学期间,他将不剪手指甲、不理发、不刮胡子以作见证。一年后,“介入”项目组将剪下他的头发、指甲和胡须,然后进行展出。莫超略之所以提出这个方案的另一个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父亲靠摩托载客赚得的微薄收入无法提供他的学杂费,去年就已休学一年。而他认为艺术类院校昂贵的学费与学校提供的教育不成正比,因此对于目前的艺术教育缺乏公共性和广泛性的现状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莫超略的这个行为作品,很像早年间艺术家谢德庆进行的“打卡”等一系列为期一年的作品。但是对他这个行为的解读重点其实不在于作品呈现的方式上,而在于作品所指向的批判对象。艺术教育近年来遭遇的批判不可谓不多,写实主义的艺术在中国被日渐边缘化的今天,艺术院校招生和教学的模式依然沿袭了前苏联艺术教育的那一套模式。虽然有一些调整,整体变化却并不大。另外,他用休学对艺术教育高昂费用的抗议,又牵扯出教育收费等广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就在前不久,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提出提高大学教育的收费标准同时增加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助学手段,引发社会争议。莫超略的这个作品,可以看作一部分学生对此的回应。

    同样是持续一年的行为艺术作品,谢德庆更关注个体内部的情绪和人的某种共性的呈现,而莫超略则将作品直接带入了社会现实批判的范畴。很有可能,这个作品也会引发一场社会讨论。

    记者手记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艺术院校扩招已经多年,但是教学体系的调整始终未能跟上。艺术教育的目标究竟是艺术家还是一个具有一定艺术功底的人?学校和学生一样迷茫。用莫超略所在的广州美院教授李公明文章中的话说,“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精神大变局中,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存在的功能、意义、性质也发生了空前的裂变,美术学院教育的价值体系与教学功能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局中,学院教学体系的目标设置与结构性安排并不完全适应上述变化。”

    莫超略是不是一个好学生并不重要,这不妨碍他具备批判艺术教育的资格。他不是第一个发明“一年”行为的艺术家,也不是第一个通过行为艺术批判艺术教育的学生———就在今年夏天,云南刚刚有几位艺术院校毕业生在街头用行为艺术表达了对艺术教育的不满。

    莫超略的这一行为艺术,起码让我们在中国艺术自我神化的当下,对它保持清醒的认识。他让我们知道,四川美院等艺术院校的学生被画廊成批成批地签下,说明的并不是艺术教育的成功,而只是艺术教育的浮躁和艺术市场中盛行的压概率的赌博心理。用休学一年来对抗艺术教育的失败,并不是值得称赞的做法。可是,假如没有莫超略们,我们又会变成笨拙的鸵鸟,被艺术院校的围墙遮蔽视线。

责任编辑:admin